EN
理解大学 自我驱动 | 这堂党课告诉你的厦大故事
发布时间:2024-10-02 浏览次数:

    “对于每一个厦大人而言,学习和了解先辈们与厦门大学的故事,是反观个人成长与大学使命关系的重要契机,是理解和体会‘小我’与‘大我’区别的深度机遇,是寻找和挖掘自我成长内驱力的重要支点。”9月30日下午,翔安校区南存钿楼C栋报告厅气氛热烈,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学院党委书记石慧霞以《陈嘉庚与百年厦大——兼谈厦大电子人的家国情怀》为题面向我院芯青年讲授新学期的第一堂思政课。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林蕊主持,学院600余名本科生线上线下共同学习。

01

陈嘉庚创校探源

    石慧霞带领大家回顾了陈嘉庚先生兴学的时代背景,从多个视角回答了陈嘉庚为什么创办厦门大学以及厦大初创时期工科的办学情况。因创办工科费时费力,经费需求高,难度大,需要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决心、付出更艰辛的努力。20世纪20年代陈嘉庚在厦大推动工科办学的实践,无论是与当时国内其他大学相比,或是置于近现代教育史上来考察,均属于最早一批工科教育的探索

02

百年厦大的变迁

    石慧霞讲述了厦门大学自1921年成立以来所经历的重大变化,强调了厦大在这漫长岁月中始终未变的精神内核。

厦大之变

    从最初的简陋校舍到如今风景优美、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校园,厦门大学的校园环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人数也从最初的98人增长至4万多名,专任教师队伍也从十几人扩充到了近3000人。厦门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管理方式方法日益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

厦大之不变

    历经百年沧桑巨变,厦门大学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始终如一。厦门大学的校歌、校徽和校训一直沿用至今。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精神贯穿于厦门大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奋发图强。

03

厦大电子人的家国情怀

    石慧霞提到了多位杰出厦大电子人心怀祖国,情系母校的人生成长故事何宜慈(1940级机电系)被誉为台湾“硅谷之父”,成功推动了台湾新竹科技园区的建立;葛文勋(1942级机电系),作为国际著名机电工程学家,在固态传感器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邵建寅(1943级机电系),被誉为企业家、慈善家、华文教育家,他的跨界人生波澜壮阔、充满赤子情怀。周咏棠(1943级机电系),践行“人在天堂,钱在厦大”,他总想付出,创造生命最大价值的感人故事引发了同学们强烈的思想和情感共鸣。

04

变与不变的启示

    石慧霞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厦门大学,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贺信。她希望同学们牢记嘱托,从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中汲取自我成长的力量;守正创新,不断弘扬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做出厦大电子人的积极贡献。

05

互动环节

    现场互动环节,石慧霞以游戏互动的方式,请同学们通过“拆盲盒”分享“入校以来遇到的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全场不时发出会心的大笑和热烈的掌声。通过这个环节,同学们相互理解和支持,大家真切感受到友爱接纳互助、积极应对挑战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6

收获感悟

曾泽一(2024级本科一班):

    石慧霞老师以生动的演讲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厦大的辉煌历史和诸位优秀校友的求学成长之路。通过这节课,嘉庚精神的种子已在我的心中深埋,我也将沿着厦大电子人的路径,写出自己独特的厦大篇章。


李正杰(2024级本科三班):

    这堂课仿佛一扇窗,让我们追随着陈嘉庚先生的光辉历程,了解了厦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嘉庚精神”的璀璨光芒。作为厦大学子,我深感荣幸与责任,誓将“嘉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怀揣着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迎接更加丰富美好的校园生活。


王睿欣(2024级本科四班):

    从厦大的校歌到陈嘉庚先生的光荣事迹,这堂课带领我们走入了厦大的校史,体会了“嘉庚精神”的历久弥新。作为厦大学子,我们要弘扬嘉庚精神,怀揣着理想与信念,度过独一无二的大学生活。


    本次讲座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厦门大学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芯青年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学习科研,传承和发扬厦大电子人的家国情怀,奋力书写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新篇章。


| 黄积杰

图 | 庄再冉 王曲锰 黄积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