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开华简介 :
陆军指挥学院战略战役系战略教研室大校教授,专业技术4级。1962年生,1983生毕业于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历史系,到军校任教,1984年赴南京军区步兵学校受训,长期从事军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周边安全研究所所长、国家安全研究所所长、陆军建设研究所所长等职。主持承担了国家级课题3项、军队级课题5项、陆军机关课题40多项,在《中国军事科学》《军事学术》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0多本,多份研究报告报送军委总部和陆军机关,供决策参考。曾被评为“总参科研先进个人”,获得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全军军事科研二等奖、总参军事科研一等奖等。参与了我国新时代军事战略和陆军发展战略制定,参与了陆军前期调整改革研究论证工作。
“四年”与“四十年”
苏开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大学毕业四十周年了。同学们喜气洋洋,重返母校,鹤发童颜,欢声笑语,曾经的“八十年代青年们”,都还保留着一颗颗年轻的心!
遥想当年,我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好似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是现今,大多离开工作岗位,回归家庭,完成了自己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使命。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经意间,人生已经到了该总结和反思的年纪了。回首自身从大学读书到赴军校工作的漫长历程,这里面确实有一个“四年”与“四十年”的关系梳理问题。可以讲,如果没有在南大就读的那“四年”,也就不会有我后来在部队健康、稳定发展的“四十年”。
一、大学求学“四年”的收获:
前两年学通史,主要是打基础,进行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后两年上方向课、选修课,收获甚大,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了解了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养成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掌握了读书做学问的方法路径,并且完成了自身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
记得刚进大学时,不能说自己不用功,但是考试成绩每每不理想,自己也陷入了苦闷和彷徨之中。后来发现,是自己固守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大学时代的需要。中学时学文科,大多以背诵和记忆为主,分析、判断、归纳、总结、思辩等训练不够,及至到了大学,这方面的能力明显不如年长的同学,学习中常常事倍功半,干着急。后来,随着方向课、选修课的开设,跟着老师们琢磨研究问题,尝试撰写学术论文,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层次和能力,感觉茅塞顿开,柳暗花明,一下子找到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从而也为自己日后读书做学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得当时我选择的方向课是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太平天国史,因此与茅老师、方老师、崔老师走的较近,得到的指点和教诲也更多一点。 到大学毕业时,我已完成了一些习作,并且在外面期刋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二、在军营工作“四十年”的感悟:
1983年7月,根据邓小平关于从地方高校中选调部分毕业生改善部队干部结构的指示精神,我被安排来到了南京高级步兵学校(今陆军指挥学院)任教,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这是一所部队中级指挥院校,专门培训陆军营、团、副师级的军政指挥员,学员年龄也相对较大,这对我这个刚出校门的毛头小伙子来讲,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挑战,不仅要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而且还要尽快完成从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去体验、去适应。好在通过去步校学习、到连队代职锻炼、赴部队调查研究以及与学员们交流互动,一个一个的困难都逐渐克服了。一干就是四十年,直至年届花甲而退役。
回顾四十年的任教经历和部队生活,个人还是很有感触的,印象较深的有这么几点:
一是在价值观上,部队更注重群体利益,强调军人要始终把国家、军队、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个人对人生的自我设计可以有,但往往是很难实现的,有时不得不服从组织的临时安排。在这里,小我必须自觉服从服务于大我,才能为国家、为军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二是部队工作变动性较大,常常转岗,一个人很难在一个领域、一个学科、一个专业上干一辈子,需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广泛的适应性。就我个人而言,先后在党史教研室、政工教研室、周边安全研究所、国家安全研究所、陆军建设研究所、军事战略教研室任过职,从政治到军事,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内到国际,学科跨度太大,对自己既是莫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因为它强迫性地逼着我拓宽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
三是面对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新的学科专业,如何进入情况?这时,从南大学来的方法套路就派上了用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每当我们从一个学科转向另一个学科时,脑海里一张白纸,眼前是一片茫然,怎样快速入门?除了要找一些基础性的书籍来看之外,从科研入手,严谨深入地开展学术研究,是一个正确的路径。何以言之?因为科研能帮助我们大量阅读资料、了解学术前沿、寻找突破口,并且不断扩大根据地。这就好比过去红军行军打仗一样,先建立一个一个的游击点,然后由点成线,由线及面,最后扩大成片,发展成为解放区。在这方面,南大给我留下的两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终身受益。一句是韩儒林先生讲的:“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另一句是从书上读来的胡适先生的名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前者讲的是讲治学态度,后者讲的是治学方法,都很经典,也很精辟。
总之,回顾过去的“四年”与“四十年”,每当我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和感到迷茫之际,是那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最后,我要由衷地说一声:感谢南大!感恩我敬爱的老师!
这是同期分到学院的地方大学生,其中南大哲学系2人,经济系1人,历史系1人